课程简介
课程名称: 西方社会经济学
课程理念: 本课程旨在探讨经济思想与社会结构在西方历史中的相互作用。我们将超越传统的经济学理论,从社会学、政治学和历史学的交叉视角,审视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现代新自由主义的演变过程。课程将重点分析关键经济学家的思想、重大的经济政策辩论及其深刻的社会影响,培养学员对当代社会经济问题的批判性理解能力。
适合人群:
- 对经济学、社会学和政治学交叉领域感兴趣的学生
- 希望深入了解西方社会经济制度根源的学习者
- 关注当代全球经济与社会问题的公民
课程大纲
第一部分: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
模块一:亚当·斯密与”看不见的手”
- 核心思想: 《国富论》、劳动分工、自由市场与”看不见的手”。
- 社会背景: 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前夜与启蒙运动思潮。
- 讨论: 斯密的道德哲学(《道德情操论》)与其经济学思想之间存在矛盾吗?
模块二:李嘉图、马尔萨斯与分配的困境
- 核心思想: 比较优势理论、地租理论(李嘉图)、人口论(马尔萨斯)。
- 社会背景: 拿破仑战争后的英国、谷物法的辩论与社会阶级矛盾。
- 讨论: “马尔萨斯陷阱”在今天是否依然存在?
第二部分:马克思的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
模块三:资本的逻辑与异化
- 核心思想: 《资本论》、剩余价值、阶级斗争与劳动异化。
- 社会背景: 19世纪欧洲工业化带来的贫富分化与工人运动。
- 讨论: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21世纪还有现实意义吗?
模块四: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理论
- 核心思想: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、社会形态更替理论。
- 社会背景: 1848年欧洲革命与巴黎公社。
- 讨论: 历史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?马克思的预测为何在西方没有完全实现?
第三部分:新古典主义革命与福利国家的兴起
模块五:边际革命与”经济人”假设
- 核心思想: 边际效用理论、理性选择模型、供需均衡。
- 社会背景: 19世纪末的相对和平与专业化、科学化的学术趋势。
- 讨论: “经济人”假设是否过于简化了复杂的人类行为?
模块六:凯恩斯革命与福利国家
- 核心思想: 《就业、利息和货币通论》、有效需求不足、政府干预与财政政策。
- 社会背景: 1929年大萧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重建。
- 讨论: 凯恩斯主义是拯救资本主义的良药还是通往”奴役之路”的开始?
第四部分:新自由主义的崛起与挑战
模块七:哈耶克、弗里德曼与新自由主义
- 核心思想: 《通往奴役之路》、货币主义、市场至上与反对国家干预。
- 社会背景: 1970年代的”滞胀”危机与冷战背景下的意识形态竞争。
- 讨论: 撒切尔和里根的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?
模块八:全球化、不平等与新挑战
- 核心思想: “华盛顿共识”、金融全球化、皮凯蒂的《21世纪资本论》。
- 社会背景: 苏联解体后的全球化浪潮、2008年金融危机与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。
- 讨论: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问题?
研修大纲
- 经典阅读: 每周阅读一位核心思想家的代表作节选。
- 案例分析: 分析历史上的重大经济事件(如大萧条、石油危机、金融危机)。
- 政策辩论: 组织课堂辩论,就自由贸易、福利政策、环境保护等议题进行讨论。
- 研究报告: 学期末提交一篇2500-3000词的研究报告,分析某项经济政策的社会影响,或评述某位经济学家的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