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经通识

公开课:圣经历史背景

课程简介

课程名称: 圣经历史背景

课程目标: 本课程旨在带领学员穿越时空,深入探索《圣经》各个时代的历史、文化与社会背景。通过学习,学员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经文的原始意义,辨析历史事件对信仰形成的影响,并将古老的智慧应用于当代生活。

适合人群:

  • 对《圣经》充满好奇,希望系统性了解其背景的读者
  • 希望深化信仰理解,从历史维度解读经文的基督徒
  • 对古代近东历史、考古学和比较宗教学感兴趣的研究者

课程大纲

第一部分:从创世到先祖 (From Genesis to the Patriarchs)

模块一:美索不达米亚的摇篮

  • 创世记的文学体裁与古代近东创世神话比较
  • 亚伯拉罕的旅程:从乌尔到迦南的文化与地理背景
  • 实践探索:通过考古发现(如《吉尔伽美什史诗》泥板)理解洪水叙事

模块二:埃及的岁月

  • 约瑟在埃及的政治地位与埃及第二中间期的历史关联
  • 以色列人在埃及的社会状况与歌珊地的地理位置
  • 实践探索:分析《出埃及记》中的埃及元素(人名、地名、习俗)

第二部分:律法、征服与王国 (Law, Conquest, and Kingdom)

模块三:西奈之约与旷野漂流

  • 《汉谟拉比法典》与摩西律法的比较研究
  • 会幕的象征意义与古代近东的圣所文化
  • 实践探索:绘制以色列人旷野漂流的可能路线图

模块四:士师时代与联合王国

  • “迦南征服”的考古学争议与不同模式的解读
  • 非利士人的起源及其与以色列的冲突
  • 大卫与所罗门时代的疆域、贸易与建筑工程(圣殿)
  • 实践探索:考察耶路撒冷大卫城的考古遗迹

第三部分:分裂、流放与归回 (Division, Exile, and Return)

模块五:南北国的分裂与先知运动

  • 从罗波安到南北国末期的君王与政治事件
  • 先知在古代以色列社会中的角色:从顾问到社会批判者
  • 亚述与巴比伦帝国的崛起及其对以色列的影响
  • 实践探索:分析《列王纪》与亚述/巴比伦编年史的交叉印证

模块六:被掳与第二圣殿时期

  • “巴比伦之囚”期间的犹太社群生活与信仰坚守
  • 波斯帝国(古列大帝)的宗教政策与犹太人的回归
  • 第二圣殿的重建与以斯拉、尼希米的改革
  • 实践探索:阅读《古列圆柱》铭文,理解其历史意义

第四部分:希腊化与罗马统治下的新约时代 (Hellenism, Rome, and the New Testament)

模块七:两约之间的风云变幻

  •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希腊化对犹太文化的影响
  • 马加比起义与哈斯蒙尼王朝的兴衰
  • 罗马的征服与大希律王的统治

模块八:耶稣与早期教会的时代背景

  • 罗马帝国治下的巴勒斯坦:行省、税收与和平(Pax Romana)
  • 耶稣时代的犹太教派:法利赛人、撒都该人、艾赛尼派与奋锐党
  • 使徒的宣教旅程与罗马帝国的交通、社会网络
  • 实践探索:考察凯撒利亚、以弗所等新约考古遗址

研修大纲

研修方法

文献研读: 每周需阅读指定的《圣经》章节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(如约瑟夫斯《犹太古史》选段)。

地图绘制: 学员将分阶段绘制不同历史时期的圣地地图,标注重要城市、战役地点和贸易路线。

专题报告: 学期中,学员需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专题(如”第一圣殿时期的祭祀制度”或”新约时代的社会结构”)进行深入研究,并撰写一份小型研究报告。

小组讨论: 每两周举行一次在线研讨会,讨论历史事件对神学思想的影响,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多角度对话。

评估体系

每周测验 (30%): 基于阅读材料的简答题,检验对基本史实的掌握。

地图项目 (20%): 评估地图绘制的准确性、完整性和美观度。

研究报告 (30%): 评估报告的深度、原创性和论证的严谨性。

参与度 (20%): 包括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质量和对他人观点的回应。

推荐资源

书籍:

  • The IVP Atlas of Bible History (Paul Lawrence)
  • A History of Ancient Israel and Judah (J. Maxwell Miller & John H. Hayes)
  • New Testament History and Literature (Dale B. Martin)

纪录片: The Bible: A History (Channel 4), Patterns of Evidence: The Exodus

在线工具: BibleMapper, Logos Bible Software (基础版免费)